11月15日开始,北方将进入采暖季(2017年11月15日—2018年3月15日),多地纷纷出台严格举措落实供暖季错峰生产及限产政策,产能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受到市场格外关注。分析师预计,多种工业品价格将得到支撑。
多地限产政策落地
郑州市相关部门日前宣布,从供暖开始到结束,将全面实施“封土令”,同时炭素、电解铝、氧化铝、有色金属再生、原料药生产医药企业、水泥、砖瓦窑、陶瓷、岩棉、石膏板、耐材等11个行业(工序)将实施错峰生产及限产。
近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不断落实供暖季部分行业错峰生产及限产的政策。
太原市从11月1日起即实施工业企业错峰生产,涉及钢铁、焦化、火电等七大行业196户企业,将持续至明年3月31日。其中,钢铁企业按照污染排放绩效水平实施限产,焦化企业通过延长结焦时间实施限产,铸造企业按燃料类别实施停产;建材行业中水泥、砖瓦窑、陶瓷、玻璃棉、岩棉、石膏板等建材企业,全部实施停产;电解铝、氧化铝企业限产30%以上;炭素企业根据污染物排放水平,实施停限产等。
唐山市政府日前下发2017年秋冬季-2018年采暖季钢铁企业高炉错峰生产实施方案,11月15日至3月15日钢铁企业高炉限产120天,全市总限产比例为50%。
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要求,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部分工业行业2017年至2018年秋冬季实行错峰生产。其中,钢铁焦化铸造行业实施部分错峰生产,建材行业全面实施错峰生产,有色化工行业优化生产调控。“2+26”城市中石家庄、唐山、邯郸、安阳等重点城市,采暖季钢铁产能限产50%。其他“2+26”城市根据所在地秋冬季环境空气质量自行决定限产水平。鼓励空气污染治理任务重的城市,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更加严格的限停方案。
环保部对“2+26”城市相关省和城市的最新通报表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秋冬季气象条件整体不利,大气污染物扩散能力较差,各地应采取针对性更强的措施,提高治理效果。
产能受限价格维稳
错峰生产及限产使钢铁、焦化、电解铝、碳素、建材等多个行业产能受到影响,产能变化对价格的影响受到市场格外关注。分析师表示,一些产能受限产品价格将上涨或得到支撑。
市场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因为华北钢铁厂全面限产即将开始,一些钢材贸易商持观望态度,已封库等待钢材价格上涨。
以受限产影响最直接的钢铁行业为例,分析师指出,经过粗略测算,“2+26”城市共涉及粗钢产能接近4亿吨,目前全国高炉有效产能利用率90%左右,如果严格按照高炉产能50%限产,“2+26”城市预计减少粗钢4000万吨产量。
中钢协预计,采暖季限产将影响铁矿石需求600万吨。
产量减少预计将对钢材价格造成一定影响,目前一些钢材产品已出现涨价。光大证券分析指出,若唐山采暖季期间严格执行减产计划,将有可能使钢铁行业呈现供给偏紧的格局,短期或对钢价形成一定支撑。
近两日来,申万钢铁板块也出现较大幅上涨。13日,申万钢铁板块上涨2.78%;14日,该板块上涨了0.9%,新钢股份等多家钢企普遍出现上涨。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随着北方正式进入采暖季,环保限产开始对周期品价格提供实质支撑,煤炭、钢材、水泥、PVC等价格均有上涨。
建材方面,按照政策要求,水泥、非天然气燃料的砖瓦窑、陶瓷、玻璃棉,岩棉,石膏板等建材行业,采暖季全部实施停产,水泥粉磨站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应实施停产。拿水泥来说,据券商报告显示,“2+26”个城市水泥产量大致占全国产能20%左右,按照水泥全国月度产量2.15亿吨估算,经过计算采暖季全部关停每月将影响产量4300万吨。
数据显示,上周主要地区水泥价格大幅上涨,浙江中南部水泥价格上涨5-10元/吨,华东、华中部分区域水泥价格也在高位运行。分析师表示,随着15日起北方地区全面进入错峰生产周期,将有利于支撑水泥价格。 |